|
  • 移动版
  • 网站支持IPV6
    开启辅助工具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魅力鹿城>>概况商南>>特色物产>>正文
    舌尖上的金丝峡——秋(十)红薯油馍
    发布时间:2019-11-11  点击量:

    霜降前,峡谷里层林尽染,阳光朗照。农家小院里,火红的柿子去皮,扎在枣子刺上,高高的挂在屋檐下风干,为我们日后成就美味。道床上的篦子上,黄豆、绿豆、红小豆抓紧晾晒,以便经年储藏。辣椒成堆的堆放在簸箩里,耀眼的红、隐隐的辣激得人喉管痒痒的。花生瓷白,在阳光下的照射下格外耀眼。小河人一股脑的将今秋的收获展示在爽朗的阳光下,她们是对勤劳的小河人最高的褒扬。此时,泥土里的红薯成熟,她们将金秋的丰收推向高潮。趁着严霜未降,小河人麻利的将红薯藤割下,用古老的叉锄将一根根硕大的红薯翻出地面,借着阳光晒干表层的水分,仔细分拣后下入窖中储藏。整个冬天里,香甜的红薯让孩子们的脸上泛起了红润,让槽上的年猪圆滚了腰身。每年新油榨回,红薯入窖,母亲都会炸上一锅红薯油馍犒劳一家老小,那种香甜至今都在我的梦里。

    红薯学名番薯,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呈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块根。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福建人陈振龙同其子陈经纶,见菲律宾一种薯类,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遂将其引种回福建厦门。康熙乾隆年间得以广泛种植。因来自域外,闽地人称之为“番薯”。据资料记载:“番薯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金丝峡里的人们习惯上叫它红薯,因其口感香甜,产量高,历来是小河两岸百姓喜种、喜食的作物。

    每年春分过后,小大就会将留存了一冬的红薯仔细检查,选保存完好的红薯下秧。小大会在自家菜园地理,挖出长方形的浅坑,在坑底垫上牛栏粪,泼上沼液,再在上面铺上一层土。然后将红薯整齐的码放在坑中,等待时间催生出红薯绿色的秧苗。小大会在育苗坑上搭起塑料薄膜,为红薯苗增温保墒。收割完小麦,红薯苗蓬勃旺盛。小大锄去地里的麦茬,细心地将地陇成道道土埂。仔细的剪出面红薯、糯红薯,红心甜红薯的秧苗,趁雨水浇湿泥土将它们插在埂上。天旱时,小大总是用扁担一挑挑的从小河里担来河水,仔细地浇灌,就像喂养婴儿,细细呵护。直到红薯秧长出根须、新叶,才放心的让它自由生长。红薯生命力顽强,夏天里翻两道红薯秧,锄两遍草,就静等霜降前后,翻开土埂,将它们归入粮仓。红薯丰收,完好的一部分下入窖中保存,有破损、品相不好的也会被恰如其分的利用:搅红薯糊汤、晒红薯干、炸红薯馍、打粉漏制红薯粉条、给年猪催肥。严严的冬日,有了红薯的陪伴,山水间的日子愈发的有滋味。

    小河里的红薯有三种:面红薯,淀粉含量高,适合打粉漏制红薯粉条;糯红薯,细腻爽口,适合搅制红薯糊汤;红心红薯,细腻而甜蜜,极适合烹制糕点。小河里民风淳朴,很多红薯美食都得以保留传承。在诸多红薯美食里,老少皆宠的就是“红薯油馍”。

    每年新油沉淀好,母亲就会精挑红心红薯给我们炸红薯油馍,那曾是儿时记忆里醉美的味道。炸制红薯油馍是一项浩大工程,几乎要一家老小的通力协作。炸油馍通常会在晚上,炉火映红了每个人的脸,整个过程不光是舌尖上的满足,更是亲情和爱的视觉盛宴。父亲早早的锯好桦栎树棒,仔细码放在锅台背后,为炸油馍储足能源。母亲早早的换回豆腐、起好面、蒸洗好红薯、切好萝卜丝,为炸油馍做着通盘规划。孩子们则以厨房灶台为中心,随时听候母亲的调遣。时常在想是什么让一顿饭产生了如此的魔力:凝聚起一家人愉快劳作,让心贴的更近。

    红薯油馍有三种做法:红心红薯蒸熟,加入面粉搅拌捣碎成泥,手中仔细揉搓,捏成饼状是谓“红薯饼”;搓成圆球状,是谓“红薯圆子”;红心红薯切片,外层裹上面浆是谓“红薯片”。

    柴锅起火,花生油入锅升温,犹如孩子们期待美食的心情。烧油的空档,母亲会吩咐孩子们在蒜窝里将大蒜捣碎成泥,拌入陈年的辣子酱,调以老陈醋,葱花提香,五香粉食盐调味,待锅里的花生油烧滚,满满的舀上一勺泼入,一碗酱香四溢的酱辣子汁水就大功告成了,它将成为吃炸豆腐、萝卜丝饼的绝佳搭配。孩子们最爱的是红薯馍,索性一起动手,将整盆的红薯泥按照自己心中的样子捏成薄饼,搓成圆球,等待母亲将他们炸成红薯馍。母亲一刻不停歇,将整盆的发面仔细揉搓,索性就在锅台沿上盘搓成麻花。父亲将萝卜丝搅入面浆,调以味道,制成萝卜丝饼的雏形。一家人配合默契,熟悉的时节,熟悉的味道,孩子们耳濡目染,一代代将这些味道传承

    柴锅猛火,瞬间将花生油烧红。母亲先试探性的投入一块豆腐,待油温适中,就将制好的红薯饼下入油锅。瞬间油花翻滚,满锅沸腾,花生的油香,红薯的甜香从锅里溢出,孩子们再次嗅到记忆里红薯馍的香甜。待到红薯饼表面变得金黄,两面松软,漂浮到油面便可出锅了。孩子们的目光都汇聚到母亲的手上,忍着烫将一块红薯饼吞入口中,还未真正尝到味道便咽入喉咙,争着又将第二块抢在手里。那一群抢食的孩子里就有曾经的我们。母亲适时在油锅里炸制着各类食物。油温过高时,母亲会炸一阵豆腐。待到油温稍低,母亲就会倒入红薯圆子,放入搓好的麻花,在锅边将萝卜丝面酱贴成一块块萝卜丝馍,再在油锅里把她炸的两面金黄。母亲一面下入各种食物,一边安排着接下来的程序。父亲则站在锅台边,操着两根长长的筷子将炸好的油馍夹入案板上的竹篮里。孩子们则敞开着肚皮将红薯馍、红薯圆子、炸豆腐、萝卜丝饼一一享用,满足着油馍对自己经年的诱惑。

    一顿油馍从天黑开始炸,一直要持续到深夜。孩子们水饱饭足,早早的睡去,红薯馍的香甜一直美到梦里。第二天,姊妹弟兄返校上学,母亲会将油馍仔细分拣,塞满我们的书包。我们背上装有油馍的书包,在油馍幽幽的香里深味着读书带来的优越感,于是越发发奋的读书。若干年后,走出大山,怀念山中的日子,更感念那一块块油馍对自己的激励启迪。

    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峡谷里老油坊机器轰鸣,炒芝麻、炒花生米的浓香持续在峡谷上空弥漫。小河人都赶在入冬前将油料作物变成香油。简单的沉淀,香油更加黄亮澄澈,日后将成为炸红薯油馍的主要原料。霜降前,小大将完好的红薯下入窖中,简单搁置,红薯更加香甜。略有破损的红薯打粉漏制红薯粉条、蒸熟晒成红薯拗,她们将以另外一种形式感动着我们的舌尖,勾起我们的儿时记忆。

    屋外秋风渐起,气温骤降。大姐家的厨房里整齐的堆放着新收的红心红薯,撒发着红薯独有的清香。花生油经过沉淀,黄亮澄澈,安静的搁置在厨房的角落。我们期待着再次在峡谷里欢聚,吃大姐炸制的红薯馍。

    上一条:舌尖上的金丝峡 —— 红薯糊汤

    下一条:商南猕猴桃出口台湾

    关闭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