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需要商南人去进行深度挖掘,特别是商南民歌、花灯这样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商南人持续不断的保护与传承并发扬光大,为实现商南文旅深度融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新商南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商南民歌是商南劳动人民在心灵深处发出的声音,深刻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与情感,经万人之口,通万人之心,是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理想意愿的寄托,也是反映商南经济社会发展变迁历史的记录,它归属于陕南民歌。由于商南地处秦头楚尾,南北文化在此交融。自明清以来,江南一些地方移民大量迁入商南,形成多地民风交汇、民俗交融的文化现象,使商南民风民俗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因而在商南就形成了各种不同语言、不同节奏、不同曲调的民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同一曲调每个地方人唱的都不一样,由于没有统一标准的曲调版本,而且又是口口相传,故曲调误差比较大,但这并不影响商南民歌的传唱。商南民歌内容繁多、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曲调优美,既有音调响亮、节拍随意、节奏松散、旋律起伏的山歌,也有音调简单、节拍规整、节奏灵活、跌拓起伏的号子,又有抒发思想感情、揭示喜怒哀乐的小调,还有抒发悲痛情怀的孝歌。这些形式多样的民歌在商南民间广为传唱,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
商南民歌和花灯已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名录,它是商南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与生活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产品,是民间老百姓集体智慧创作的结晶,是商南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商南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更为重要的是,商南民歌与花灯将商南的历史与普通老百姓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度挖掘,能让商南人民感知民间的历史文化的演进,在对历史演进的认知中继承与发扬、创新和发展。
这对于商南的历史文化而言是记忆库,对于商南的精神文化而言是财富库,对于商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是资源库,对于商南人的生活而言它就是一坛陈酿的老酒,不喝不知道,一喝忘不掉,越品越有味,喝多就上瘾。所以,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南民歌与花灯,是商南民间老百姓历史文化的载体和精神文化的纽带,值得传承和挖掘。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又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交汇之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切实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推动商南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性发扬、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县、幸福商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活跃在商南文坛的一批民间文化爱好者,勇敢地担当起社会责任和核心价值所在,花费了三年多的艰辛劳动,终于完成了《商南民歌与花灯》编纂工作。
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商南县文化馆牵头组织出版了这部书籍,全书精选了122首商南民歌、20首唢呐曲和锣鼓普板及商南各地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间花灯介绍及其彩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普板灵活,韵味精美,是一桌地地道道的商南文化大餐中的“农家乐特色菜”,食之有滋有味,香甜可口,回味无穷。
编辑出版该书的初衷,旨在倡导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充分发挥商南秦岭南麓独特的地域优势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彰显非遗保护与发展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传承、普及、弘扬和振兴。
这部书的问世,必将为商南文化这个“百花园”增添一朵奇葩,让商南人民感受到民歌与花灯的无穷趣味及其所滋生的幸福感,让外地来商南旅游的人们深切的体验到“幸福的味道”,也是商南县文化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上的一份礼物!
我们有幸生活在商南这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大秦岭封面”上,有幸周围又有着那么多怀揣文化梦想、坚定文化自信并为之付出艰辛努力的人们,我相信这民间文化的巨大力量,聚集众人之手,汇集强大气场,打造商南民间文化精品,来搅动“大秦岭封面”上的文化气息,让商南这幅“大秦岭封面”更加绚丽多彩!
(注:本文是作者为《商南民歌与花灯》这部书所作的序言,文章标题为作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