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印发了《2022年绿色旅游发展案例汇编》,金丝峡景区《多措并举打造精品景区 综合发力叫响绿色品牌》案例成功入编!
原文如下
多措并举打造精品景区综合发力叫响绿色品牌
陕西省商洛市金丝峡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一、基本情况
金丝峡景区是陕南唯一的5A级旅游景区,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全省首批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和森林康养基地,荣获“全国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优秀案例”称号。2013年,金丝峡景区启动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县旅游、环保等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景区紧紧围绕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要求,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力度宣传,景区建设快速推进,知名度不断提高,2014年成功入选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金丝峡景区位于商南县境内的西南部新开岭腹地,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小时车程,312国道、西南铁路、沪陕高速3条交通大动脉穿越县境。景区总面积28.6平方公里,景区由五大核心景区和100多个景点组成,景区内有万米奇峡古栈、十三级流泉瀑布、“马刨神泉”等自然景观,有国家级地质遗迹6处、省级地质遗迹25处,其中石灰岩嶂谷地貌、十三级流泉瀑布和薄层灰岩、典型连续褶皱等地质现象,资源禀赋具有极强的独特性和稀缺性。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8%,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1万个/cm³,有各类珍禽异兽60余种、林木树种200余种、奇花异草1690种,有斑羚、红豆杉等国家保护动植物50余种,有百万株珍稀兰科植物群落,有秦岭地区规模最大、面积最多、林相树种最多的短柄枹栎林带,被誉为秦岭地区的“物种基因库”“天然氧吧”和“康养秘谷”。这里不仅是避暑避霾避喧嚣、养生养身养心境的秦岭秘谷,也是春天看桃花、秋天看浮萍、白天看浮云、晚上数星星的西安后花园。近年来,金丝峡景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统筹规划、科学管理”的发展战略,结合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森林康养有机结合、贯彻始终,走出了一条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绿色发展之路,景区先后荣获“生态中国贡献奖”和“生态旅游创新奖”,有着“千年古都大西安、万年生态金丝峡”之美誉。
二、工作举措
(一)健全组织机构,构建高效工作机制
自景区启动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金丝峡管委会高度重视,从健全机构、夯实责任、跟踪督查入手,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全员参与的良性工作机制。成立高规格的领导机制,由管委会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金丝峡景区管理委员会,抽调专人进行办公,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召开“创建”动员大会、每周召开全体员工例会,在景区范围内吹响创建号角,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将创建工作任务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通过考核评比、夯实责任,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创建积极性确保创建任务顺利实施。
(二)生态保护优先,科学编制旅游规划
景区自开发建设以来,就确立了“规划先行”的原则,以将金丝峡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景区为目标,编制《金丝峡提升规划》。在提升规划中明确提出了金丝峡景区的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社会发展协调一致的实施方案,并将“坚持走生态旅游和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实现旅游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确定为景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在《金丝峡提升规划》的指导下,对景区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多样性、森林资源、旅游资源、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确定了金丝峡景区以生态资源保护为基础,以森林康养旅游为核心的开发定位,明确了景区内康养项目的布局、服务设施、旅游线路、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任务,做到了有目标、有任务、有重点、有步骤、有措施、有投资概算的整体规划,为生态示范区的科学创建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大投资力度,强化环境综合治理
金丝峡景区将创建工作所需资金纳入年度预算,从人力、财力、制度上进行落实,确保为创建工作夯实基础。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景区仍保持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生态建设,在高速路入口开展山体亮化,安装节能星星灯万余盏;对景区周边200余户农家乐进行改造提升,对周边68处流动摊点进行拆除;在景区栽植3100多万株春兰和惠兰等稀有兰科植物,在万米游步道两旁、在18公里通景公路两边、17公里旅游专线所有裸露的山坡上,共栽植竹、柳、柿树、刺柏等观赏植物花卉300多万株。修建河流、河谷、山体上建设防生护坡、拦沙坝、护堤坝、积水坝等20余座;治理、清理河道12公里,栽植绿化树种、草坪12000亩,有效保护了景区的生态环境。为进一步提升景区整体形象,在景区周边村民修建了沼气池,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灯,有效保护了景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景区周边居民的人居环境质量。
(四)加强宣传营销,开拓生态旅游新市场
景区按照“立足商洛、占领西安、主攻周边、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和“高端策划、高层组织、高效运作、高额回报”的宣传促销思路,围绕自身特点,倾力打造“金丝峡生态旅游示范区”品牌,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和推介会进行宣传。积极完善整合营销策略,拓宽合作空间,与客源地旅行社开展联合促销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利用央视《乡村大世界》《艺苑风景线》《地理中国》《走遍中国》等栏目开展品牌宣传。制作金丝峡风光专题片和“请您欣赏”风光片,拍摄了《水韵奇峡》《峡谷流金》《寻找还魂草》等专题片,以及《丹江之源》《溶洞探秘》《峡谷奇石》《远古之谜》《峡谷神绿》5集纪录片。编辑出版了《深谷幽兰》画册、《金丝峡地质画册》《商南文史资料》旅游专辑及金丝峡风光挂历、旅游丛书、风光画册暨邮票珍藏册等宣传资料并对外宣传推广。组织举办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茶叶节、中国秦岭金丝峡兰花节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向广大游客呈现一个“自然、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三、工作成效
围绕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和要求,景区不断加大规划开发建设力度,逐步提升软、硬件设施,取得了显著成果,2014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一)旅游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为了保护景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先后修建了18公里旅游环线和17公里旅游专线建设。12公里生态游步道、6公里栈道、3座索桥。完成景区环保观光车建设项目,购置环保车15辆、电瓶车4辆;开通了西安一金丝峡一商南、商州一金丝峡、商南-金丝峡3条旅游客运专线;新建生态停车场3个共12000平方米。随着景区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游客进入景区更加便捷、顺畅,游览行为更加规范、有序,景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更加和谐。
(二)精品景点建设异彩纷呈
自开展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工作以来,景区先后建成丹江源景区、李先念纪念馆、门户区山体亮化、地质博物馆、3D影院、道源仙山、金狮洞佛教圣地、栗园寨、灵官殿、情人谷、养生谷、湖泊、漂流等服务节点20多处。启动了金丝峡5A级旅游景区提升项目,项目总投资3.5亿元,建设8910平方米游客换乘中心,在金丝峡景区灵官殿建设6966平方米游客集散中心,在金丝峡景区情人谷新建“情人文化主题园”,新建金丝峡景区大数据管控中心,修建康养步道8500米、仿生护栏3700米、安全防护网1100平方米、景观桥梁24座、旅游厕所6座、改造提升休憩平台9处。
(三)游览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规范设置了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景物介绍牌、旅游项目服务介绍牌、安全警示标识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等500余块,分别用中、日、英、韩四中文字标识。在合理位置设置了足量的游客休息设施、观景设施,安装休憩座椅、吊床等3000余个。在游客中心安装银行自助终端、查询机、公用电话等服务设施,提供老年人拐杖、残疾人轮椅婴儿车、电话充值卡等服务。在景区重要地段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音乐播放系统、电子门禁系统和LED信息系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聘请高级讲解员10名、英语讲解员5名,使讲解员人数达到30人。开发系列特色美食产品,形成“金丝13花”农家乐品牌。围绕茶叶、水晶、蜂蜜、木耳、绣品、奇石、苞谷酒、草鞋、兰花等开发系列产品,建成超市8家,开发摊位30多个,全面满足广大游客的购物需求。
(四)旅游安全体系稳固健全
南北景区大门均设有景区警务室、医务室,且人员配备到位。建立健全安全制度,认真制定了重大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增设了永久性安全警示系统,将临时性警示牌换成永久性安全警示牌,在景区停车场、险要路段安装监控设施,对景区可能出现洪灾、火灾或人员拥堵等情况进行全天候监控,构建游客紧急救助响应联动机制,创造安全的旅游环境。
(五)景区卫生环境干净整洁
大力整治景区建筑物风貌和环境卫生,确保景区优美整洁。建立垃圾填埋场2处,定点投放分类垃圾桶110个。建成景区日处理100吨的污水处理厂2处,扩建新建150吨污水处理厂1处。建成智慧旅游厕所4座,配备保洁员20名,实行全天保洁。此外多次联合卫生等相关部门对景区周边宾馆、酒店、农家乐的食品卫生进行指导和督查,对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及时予以取缔和整改。同时对农家乐招牌进行统一安装、菜价进行统一标价,菜系进行统一设计,确保游客吃得放心、实惠。
(六)景区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自创建活动以来,景区严格按照“以人为本、创新机制、突出管理、科学发展”的思路,通过科学设置岗位、明确职能职责、公开竞争竞聘、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形式,建立了激励先进、奖优罚劣、后位淘汰的竞争机制,形成了干部职工“争创一流、论功评奖、干事创业”的良好工作氛围。设立投诉处理平台,掌握网上投诉动态及时处理,近年来的调查显示,游客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