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移动版
  • 网站支持IPV6
    开启辅助工具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魅力鹿城>>旅游商南>>资讯>>正文
    【美食】舌尖上的金丝峡——夏(三) 豌豆凉粉
    发布时间:2019-05-17  点击量:

    阴历四月八过后,小河人的传统观念里真正的夏天才算到来。气温渐升,整个山谷成了绿的海洋,大自然按照时序慷慨的馈赠着我们。杈巴果熟了,樱桃红了,土豆可以收获了,麦苗开始抽穗逐渐变黄等待收割。一棵棵的豌豆藤也开始慢慢褪去青绿,将一个个豌豆荚衬托的更加饱满结实,在阳光下逐渐变成青白色,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一粒粒精力十足的豌豆粒几乎要将豆荚撑破。尝遍了豌豆尖、嫩豌豆烹制的美食,豌豆即将以另外一种形式惊艳着我们的舌尖。豌豆藤成捆的收割回家,将豌豆荚摘下,集中脱粒。一颗颗黄绿的豌豆粒饱满圆滚,简单晾晒后小河人会用古朴的办法将它们制成“豌豆凉粉”。一种美食一旦到了一个地方就会被深深打上当地的印记,“豌豆凉粉”很好的传承了那一份质朴和本真。

    豌豆,古称为“山戎”,豆科一年生攀援草本。小叶卵圆形,花萼钟状,花冠呈白紫色。荚果肿胀,长椭圆形。《本草纲目》记:“山戎,豌豆也,其苗柔弱宛宛,故得名豌豆,种出胡戎,今北土甚多”。《史记》载:“戎”在“唐虞以北”,可见豌豆3000年前就已经开始被种植食用了。历代的文人雅士更是对豌豆宠爱有加,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义不食周粟”而饿死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了。野生“豌豆”古语称之为“薇”,字典里解释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结荚果,中有种子五六粒,可食。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墨脱初的长子和幼子。武王建立周朝后,二人因不食周粟,采薇而食,后饿死于首阳山。临终吟诗《采薇歌》,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伯夷叔齐的行为在历史上被认为是“舍生取义”的典型,因而备受后人称赞。古人采摘野豌豆不仅是用来食用,更是成为表明自己政治态度的代名词了。雅素清新的豌豆在先贤的眼中被寄寓了太多深意,引人遐思。

    豌豆从苗到豆,皆可成为舌尖美味。《黄河文化丛书·民食卷》载:春雨过后,花开四野,鲜嫩的豌豆苗翠色诱人,采回与嫩韭相拌,或单味炒食,清香宜人。及至结荚,俗称“扁角”,采摘生食,汁甜津爽,煮炒成菜,堪为佳品。宋代文人方回《病后夏初杂书近况十首》云:“含桃豌豆喜尝新,罂粟花边已送春”。清代纪昀更是在《配盐幽菽偶登厨》中盛赞豌豆的美味:“配盐幽菽偶登厨,隔岭携来贵似珠。只有山家豌豆好,不劳苜蓿秣宛驹”。在纪晓岚的眼中豌豆佐以盐、菽烹炒,翻山越岭的带来比珍珠还珍贵。《本草纲目》中云:“百谷之中,最为先登”,“煮、炒皆佳。磨粉,面甚白细腻”。在民间豌豆苗尖、青豆荚、青豆粒可炒制成菜,成熟后的豌豆粒可熬粥煮饭、造曲酿酒、包馅制糕,还可石磨磨浆制成“豌豆凉粉”,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豌豆凉粉雪白细腻,滑嫩爽口,炎炎夏日是不可多得的驱暑佳肴。晒干的豌豆粒择去杂质,簸箕一粒粒精挑细选,冷水浸泡,直到泡发。将泡好的豌豆和水一勺勺添进石磨眼中,任两片石磨将泡好的豌豆粒细磨成浆。磨好的豌豆浆添进适量的清水搅拌,一瓢瓢舀入幌单中仔细过滤,去除豌豆渣,任饱含豌豆淀粉的浆水溜入木盆里。简单的沉淀,舀去多余的浆水,留在盆底浓稠的豌豆浆水就是制作豌豆凉粉的主要原料。柴锅中生火添水,直至将水烧开。再根据一定比例将浓稠的豌豆浆水倒入锅中,随着水温的上升,豌豆浆水逐渐开始起芡变得浓稠。这时要将猛火变成文火慢煮,不停搅拌。豌豆浆水逐渐变成糊状的青糯白色,不断地从锅底起泡冒出蒸汽。煮熟后的豌豆淀粉糊趁热舀入瓷盆中,盆面上舀入凉水定型冷却。凉透定型完好的豌豆糊此时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豌豆凉粉”了。豌豆浆水的磨制、浆和水比例的完美掌握、火候的大小,每一项都需要日积月累的雕琢。繁复的工艺里体现了小河人的智慧。先民们就是通过一代代的传承,将一种美食亘古流传!

    豌豆凉粉最家常的吃法莫过“凉拌豌豆凉粉”。大姐不光能将豌豆凉粉煮制的老嫩适中,还能调得一碗好汁水将豌豆凉粉衬托的爽口诱人。老瓷碗摆放案上,辣椒面垫底,加入少量清水豆豉搅拌。柴锅起火烧红,倒入菜籽油升温,加入洋葱、生姜、花椒、香菜、大葱、八角、桂皮、草果文火煎炸,待各色香料的味道炸出,将各色香料捞出,锅中的油继续升温。待菜籽油烧红瞬间泼入伴有豆豉的辣椒面中,顿时油花四溅,芳香四溢。这一碗红油是成就凉拌豌豆凉粉的关键。豌豆凉粉切块,整齐的码放在瓷碟中,晶莹剔透,滑嫩诱人,单从她细腻的视觉感官上就足以让人为之倾倒。大蒜捣泥堆放其上,加入香醋、老抽,舀入刚刚炼制好的红油,撒入白芝麻,加以青红小米辣点缀,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豌豆凉粉就可以上桌了。轻夹入口,凉粉的滑嫩,佐料的酱香一齐在舌尖汇聚,让人为这最质朴的味道沉醉!

    小河里还有极具地方特色的吃法就是“酸菜烩豌豆凉粉”。小青菜压制的酸菜黄亮酸爽,连浆水一齐舀出备用。柴锅生火,菜籽油升温烧红,大姐将葱姜蒜爆香,加入酸菜、小米辣翻炒,以食盐、五香粉调味,倒入酸菜浆水和适量的清水烧开。豌豆凉粉切块,趁势下入锅中。小火慢煮,将豌豆凉粉和整锅的酸菜汁水巧妙融合。起锅前简单调味,撒入香葱段,淋入小磨油起锅。一盆酸爽可口,爽滑细腻的“酸菜烩豌豆凉粉”就可以品尝了。酸菜的酸爽裹挟着豌豆凉粉的爽滑细腻一起涌入喉管,开胃下饭,解暑充饥。“酸菜烩豌豆凉粉”制作工艺简单,结合金丝峡的酸菜,口感独特,相得益彰,确是极具地方色彩的美味佳肴。童年记忆里,炎炎夏日,外婆家的厨房里,孩子们滋溜着“酸菜烩豌豆凉粉”,大气都来不及喘,不留神一碗凉粉汤已下入肚中。大家端着碗在大院里品尝,引来一院孩子们惊羡的目光。就是那一碗美味的“酸菜烩豌豆凉粉”足以让我们兴奋一个晚上!

    小侄子对豌豆凉粉有特殊的要求,他希望能将肉的荤腥和豌豆凉粉的清素合二为一,既解馋又能最大程度保留豌豆凉粉的质感。大姐巧妙地烹制出“肉末炒豌豆凉粉”满足着小侄子的偏爱。豌豆凉粉切均匀的四方大疙瘩备用,平底锅烧红,猪油润锅,煸香葱姜蒜,搅入五花肉末翻炒,放入食盐、豆豉、五香粉调味。加入蚝油、适量清水,倒入豌豆凉粉煎炒。豌豆凉粉易碎,大姐小心翼翼的晃动平底锅,让炒制的肉末酱汁充分的和豌豆凉粉融合。适量加入酱油,起锅前加入香葱,点入白芝麻,就可品尝享用了。豌豆凉粉经炒制,烫嘴爽滑,再搭配肉末酱料,鲜香异常。小侄子烫的直伸舌头,却忍不住肉末炒凉粉的美味,小肚皮被撑得滚圆。大人们吃着肉末炒凉粉,忽而想起逝去的流年,感叹时过境迁的五味杂陈!

    时间能证明一切,只有真正能经住时间考验并经久不息方能永恒。豌豆凉粉是金丝峡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口耳相传的传承。她清新素雅、返璞归真,惊艳着一代代的小河人,感召着五湖四海的游子将她心心念念的依恋。

    菜园里的豌豆已经收获,新鲜的青豌豆粒炒肉做菜,煮饭流香。简单的晾晒,极耐储藏,经年不坏。当年的豌豆已经收获,大姐家厨房里的豌豆凉粉晶莹剔透,质朴但不失本真,来梦德伦宾馆吃豌豆凉粉吧!你在山中偶遇的何止是乡愁!(章骥)

    上一条:25国友人游览闯王寨 共赏闯王历史风云

    下一条:“点赞新中国 美丽乡村行”——走进商南太子坪

    关闭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