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引领”建全景 “三域联动”兴全域——商南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陕西省商南县位于秦岭南麓,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6.9%,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金丝峡、仙莲宝地闯王寨、古道驿站阳城驿,美丽乡村任家沟、秦岭慢谷后湾村、“人间仙境”丹江画廊等自然生态景观,被誉为“大秦岭的封面”“陕西的会客厅”。
近年来,商南县坚持以全域旅游建设为抓手,以“生态保护、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为引领,景城联动、景村联动、城乡联动三域联动”的模式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998.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9亿元,增速连续3年保持在20%以上。
生态引领,七彩融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商南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的发展理念,印发了《商南县2018—2020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城乡环境卫生规章制度,开展旅游环境联合执法检查,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30天以上,年接待游客达900万人次;依托生态优势,以“金丝峡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为引领,布局“绿色生态、红色旅游、古色文化、蓝色丹江、金色乡村、白色冬游、夜色美景”七彩特色旅游产品,推出了8条精品旅游线路。“生态引领、七彩融合”的特色旅游吸引力不断增强,成为独具商南特色的“山水牌”“生态牌”新兴旅游产品。
生产引领,产业融合。商南县注重传统产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旅游产业新业态。旅游业和茶产业已成为商南两大支柱产业,两者有机融合使北茶小镇、官渡小镇、电商小镇、富水皈心田园小镇等一批旅游特色小镇应运而生,业态已发展到茶园观光、采茶体验、茶区度假等领域。阳城驿文化产业园以茶文化、驿站文化、闯王文化、秦楚民俗文化为内涵,充分体现了商南茶叶产业和生态农业发展成果。中国北茶小镇3A级旅游景区将建设成为中国北茶小镇、西北最大茶商贸集镇。此外,商南绣品、水晶、核桃、猕猴桃、食用菌等一大批传统手工产业已在旅游的融入和影响下迅速壮大,倍受游客青睐。
生活引领,文化融合。商南县在旅游文化建设上积极推动旅游对群众生活的引领,促进生活与旅游的交流融合。二郎庙、太子坪等7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后湾村,红庙、荆家河、王家楼、白玉沟等美丽乡村的生态观光游、民俗体验游、休闲采摘游、度假养生游等一系列乡村旅游业态遍地开花,特色产业被旅游带“火”,农户生活因旅游更美。让旅游生活化、文化体验化,《风云闯王寨》《三英会闯王》《秦风楚韵,鹿城追梦》等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演艺节目和民俗表演让游客在欣赏醉人美景的同时,深度体验商南民俗文化和群众生活。
景城联动,强核固本。商南县大力实施精品景区提升工程,不断优化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金丝峡景区的基础设施,游客服务中心、3A级旅游厕所布局合理,实现了WIFI信号全覆盖,在线自助服务高效便捷,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门票收入9271.9万元,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攀升,已成为商南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引擎。同时,商南县把县城作为景区的综合服务区来打造,围绕“灵秀商南、旅游之都”目标,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投资30亿元实施了70多项重点项目,城市景观、交通、服务等面貌大为改观,一举打造了“陕南环境最美、人居最佳、设施最全、产业最强、服务最优”的花园式县城。从精品景区到休闲城市,从景区引客到县城留客,二者联动融合,成为带动全域旅游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泉,促进了全域旅游向纵深推进。
景村联动,富民共享。在全域旅游建设中,商南县按照打造“景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三位一体旅游综合体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精品景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旅游品牌创建工程。重点打造金丝峡镇太子坪村、富水镇王家楼村、清油河镇后湾村、试马镇红庙村等集中连片区域的美丽乡村,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民风建设“十个一”的要求,建成了一批以生态农业观光、农事科普体验、休闲养生度假和乡村文化寻根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景点,形成了精品景区与美丽乡村遥相呼应、互为补充的精品旅游线路,满足了游客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商南县依靠乡村旅游脱贫致富的农民已超过13万人,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间接就业达4.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5%,涉及旅游产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旅游扶贫已成为商南县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成为乡村振兴和群众致富的靓丽风景。
城乡联动,全域振兴。随着旅行方式多样化和散客市场兴起,都市和乡村生活成为游客体验对象,旅游者的游憩空间与当地居民的休闲空间界线逐渐模糊,城乡环境成为主客共享的旅游空间。商南县实施“多规合一”的旅游业规划布局,把旅游业作为拉动商南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始终按照“思路围绕旅游转、设施围绕旅游建、业态围绕旅游联、服务围绕旅游变”的思路,高起点编制完成《一心三带五协同规划》《商南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多部规划,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意见》和《关于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城乡联动发展描绘了美好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