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商南县扎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精神,围绕全市“一都四区”战略部署和全县“四大名城”建设目标,狠抓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方阵,经济运行呈现出运行稳健、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的发展态势,顺利实现“开门红”。
一季度,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0.67亿元,增长8.6%,高出全省3.5个百分点,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实现了较快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9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7.88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10.7亿元,增长4.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1:38.1:51.8,二三产占比为89.9%,较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
一是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实现农业总产值5.1亿元,增长5.6%,实现农业增加值2.33亿元,增长5.4%,增速分别居全市第二位、第一位。全县秋冬播小麦种植业面积稳定,小麦长势好于预期;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工作推进顺利,完成省市县三级核心示范点23处3200亩、辐射种植任务1万亩,播种玉米9980亩;畜牧生产逐步恢复,生猪补栏积极性提高。一季度生猪出栏3.67万头,增长27.69%,猪肉产量0.30万吨,增长28.64%。禽蛋产量2255.5吨,同比增长0.44%。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全县食用菌产量0.35万吨,增长5.32%,中药材产量0.60万吨,增长3.35%。
二是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6.8%,高于去年同期63.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二位,增加值同比增长25.9%,位居全市第四位 。全县上下以“三百四千”奋力赶超行动为抓手,以钒硅镁主导产业项目为重点,坚持分级包抓,完善要素保障,提升服务水平,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促进企业复产达效。重点企业拉动明显,40家在库企业36户产值实现正增长,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8户。中钒昌盛、福盛钒业、华源矿业等21户重点工业企业实现满负荷生产运营,增幅达20%以上,重点企业拉动作用明显。支柱产业支撑有力,同比增长72.1%,其中现代材料同比增长70.4%、绿色食品同比增长75.7%。
三是建筑业生产企稳向好。锦园小区商住开发、紫景苑小区、千瑞星城、广场壹号商住综合体、中融富居商城等重点建设项目推进顺利。10家资质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08亿元,增长23.5%,房屋施工面积达0.83万平方米。从企业看,10家开工生产,4家企业产值实现正增长。其中,1000万元-3000万元之间6家,1000万元以下4家。从合同成交额看,签订合同总额3.85亿元,增长45.5%。一季度,商品房销售7580平米,同比增长57.3%。
四是市场消费持续恢复。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7亿元,增长14.3%,居全市第三位。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72亿元,增长33%,居全市第二位。全县新增入库服务业企业6家,成为一季度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新动力,同时在双节消费的拉动下,全县消费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从地域看,农村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31亿元,增长15.6%,城镇市场发展起主导作用,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39亿元,增长14.3%。从消费形态看,实现餐饮收入0.71亿元,增长12.4%,实现商品零售额3.99亿元,同比增长14.6%。
五是有效投资提升加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2亿元,增长21.3%,比去年同期提高5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四位。其中,一产、三产投资增长迅速,分别达82.8%、57.9%。全县上下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把项目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措并举,强力推进。一季度,全县113个重点项目开工在建75个,完成投资24.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8.2%,重点项目投资拉动不断增强。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0%,增长17.9%。在库项目数较去年增多,1-4月在库项目129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47个,500万元-5000万元项目82个,新增入库项目较去年同期多28个。
六是在库统计单位继续增加。截止一季度,全县在库统计单位177家,其中“五上”企业116家,其中工业45家,建筑业10家,批零业35家,住餐业15家,房地产2家,服务业9家。新增一套表调查单位24家,其中“五上”企业22家,分别是工业3家、批零业13家、服务业6家,经济硬核支撑持续增强。全县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11.61亿元,占DGP比重达56.15%,高于上年同期2.2个百分点。
七是先行指标稳步增长。扎实推进减费降税、金融支持等稳增长工作举措,累计减免各项税费1871万元,发放转贷互助基金1100万元、中小微企业贷款5.95亿元,金融支持经济增长拉力不断凸显。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40.14亿元,较年初增加11.09亿元,增长13.7%;各项贷款余额为77.29亿元,较年初增加4.96亿元,增长16.7%。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0.6亿元,增长22.4%,居全市第三,财政金融运行平稳。1-3月,全社会用电量3.26亿千瓦时,增长12.2%,其中工业用电量0.91亿千瓦时,增长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