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全省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现场培训会暨“四沿三建”乡村建设片区推进行动启动仪式在商南县举行。商南县“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1844”平台、城关街道人居环境提升整治暨“两拆一提升”、试马镇红庙村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等6个亮点工作点位,迎来了国、省、市领导专家的现场观摩和检阅。现将各观摩点位主要做法、突出成效等做以简要介绍。
——商南县“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1844”平台建设运行情况简介
商南县围绕市委“一都四区”发展定位,聚力打造“四大名城”工作部署,探索出“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1844”机制,统筹推进乡村治理,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商南县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结合“智慧商南”“雪亮工程”,探索创建“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平台,视频会议等模块上线运行,录入全县9.3万户24.85万人基础信息,接入视频监控5805路,全县片长全部安装“掌上通”APP,形成了1个县总指挥部、10个专项指挥部、10个镇(办)指挥部、126个村(社区)指挥所、3343个片长(网格员)的指挥体系,可实现上下联动、可视调度。信息平台聚焦政策宣传、会商研判、一键指挥、会议调度、片长连线、治安防范、远程调解七大功能,着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由“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变、由“管控”向“智控”转变、由单兵作战向整体联动转变、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由低效率向高效能转变,为宜居宜业幸福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城关街道人居环境提升整治暨“两拆一提升”工作情况简介
城关街道办五里牌村位于商南县城以西城乡结合部,312国道穿境而过,总面积17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小组,1063户2975人,脱贫户85户273人,202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自启动“两拆一提升”工作以来,商南县抓早动快,强力推进违法违规户外广告拆除整治、城区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拆除整治、城区管理水平提升等三大专项行动。
强力推进“两拆”,创造公共空间。实行专班推进,领导带头、行业牵头、多方参与,累计拆除违法广告牌5096块7.9万平方米、违法建筑49处1400余平米、危旧房屋17户800余平米、乱搭乱建237处2.28万平方米;拆除旱厕、猪圈、车库等45个790平方米,移动电力通信杆线87杆,把更多的公共空间拆还于群众。
实施“三化”工程,提升城市品位。按照“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居则居”的原则,全力改善公共服务,提升城乡面貌。投资2600万元,对312国道沿线的十里铺村、五里铺村等7个村15公里,实施“三化”工程,新建改造口袋公园4个、绿化带1.8万余米、花园菜园412个,硬化院落230户 3.2万余平米,整修排水渠1200米,安装路灯300盏,312国道沿线“脏、乱、差”现象得到彻底改观。
建立长效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对村(社区)、主干道路、背街小巷、小区,实行片长、路长、巷长、楼长“四长共治”。对临街门店和居民院落逐一落实卫生、秩序、绿化、美化“门前四包”责任。对村(社区)违建监管、环境卫生、绿化管护等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三定”措施,真正实现了城乡网格化管理,做到城乡共建,边建边管,长治长效。

——试马镇红庙村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情况简介
试马镇红庙村地处商南县城以西12公里,位于试马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480户1899人。
近年来,红庙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为统领,大力发展三产融合,全面带动乡村振兴。特别是对标乡村建设“183”行动路线图,全面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两大工程,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大拆大建”的前提下,先后对315户民居进行了改造提升,有力确保农房质量安全,并保留了房屋院落原貌。同时,按照“整体提升、点面结合、同步推进”的思路,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康养文旅融合发展和4A级景区建设,先后打造农耕文化产业园、荷花园、采摘园等,不断提升了公共环境,并因地制宜制定了乡村建设九条工作导引,引导群众自觉、积极的开展庭院绿化美化,先后打造“五美庭院”145个,改造农村厕所150个。红庙村先后被商洛市列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被陕西省旅游委确定为乡村旅游示范村,被陕西省住建厅命名为陕西省传统村落。

——商南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情况简介
商南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超前谋划、扎实推动,于2017年启动省级“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累计投资30余亿元用于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629.29公里(其中沪陕高速58公里,G312国道38公里,S202省道92.4公里,新增国道(G345)64.92公里、省道(S520)54.61公里、县道236.25公里、乡道432.15公里、村组公路1652.96公里)。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四横两纵、两大迂回、内联外畅”的公路网络,2018、2019年率先在全市成功创建省级、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在“四好农村路”建设过程中,商南县创新“四个三”工作法,全面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在建设方面,破解项目储备、资金不足、要素保障“三大难题”,全力建好振兴路。在管理方面,健全责任落实、智能监管、联动执法“三项机制”,依法管好平安路。在养护方面,强化队伍建设、资金人才、打造特色主题公路“三大举措”,用心养好景观路。在运营方面,坚持城乡客运、交通+旅游、城乡物流“三个融合”,联动运营好富民路。

——过风楼镇柳树湾村乡村治理创新情况简介
过风楼镇柳树湾村位于商南县城西南25公里处,距离镇政府7公里,地处丹江河畔,沪陕高速和郭山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民风淳朴。全村共25个村民小组755户2575人,脱贫户227户756人,三类户4户13人。党支部有党员85人,下设12个党小组。
近年来,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突出“三生融合”“田园乡村”“以人为本”三个理念,全力打造秦岭山水宜居村、社会治理最优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
一是科学布局抓建设。围绕山水林田等资源优势,按照“三色空间”建设村级产业基地及基础设施,先后发展猕猴桃、水杂果、香菇、小龙虾等特色产业,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达21.5万元,初步实现产业兴、村庄美、百姓乐。二是便民服务暖民心。按照“完善功能、一室多用”原则,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便民服务大厅、标准化卫生室、乡村振兴博士工作站、村集体经济办公室、道德银行等9个功能室,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利民、惠民、便民服务。三是数字赋能激活力。探索创立道德银行,建立道德银行大数据平台,推行网上业务办理,充分发挥“人盯人+八抓八防”机制作用,实施党建翼联平安镇村建设项目,全面提升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如今的柳树湾,已成为有产业、有颜值、有内涵的特色村庄,走出一条“富民强村、景美人和”的乡村振兴路。

——商南县农产品仓储物流中心建设情况简介
商南县佳忆德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基地位于富水镇富水街社区,由商南县佳亿德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8000余万元(其中津陕协作资金400万元),总占地面积11322平方米。基地集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配送、农超对接、出口外销和网上销售等于一体,为商南县特色农产品畅通国内市场、对接海外市场,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紧密结合当地丰富的茶叶、食用菌、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于2018年3月启动项目建设,2019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建成保鲜库12个4400立方米、低温冷藏库7个2600立方米、农产品分拣包装生产线2条、电商运营中心1个。基地每年可以向社会提供1200吨存储能力,有效解决了周边9家企业、20家新型经营主体的产品仓储保鲜问题,已累计销售农产品200多万吨。实现年销售额2.3亿元、利税600多万元,增加就业岗位80多个,带动周边13个村2000户群众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带动10个村集体经济年收益10万元以上。
基地建成后,有力提升了商南县农产品仓储能力,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溢价能力,从源头上有效解决了农产品产地到销售的“最初一公里”问题,促进了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