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提士气强担当建机制促发展”作风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县乡村振兴局结合部门工作实际,以“四抓四促四提升”为切入点,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一是抓学习促转型,提升乡村振兴组织力。主动加强与省市对接,优化股室设置,调配工作力量,指导镇村乡村振兴机构职能转型,确保政策不断档、工作不脱节,实现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无缝衔接、平稳过渡。定期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党组会议,集中学习党史党规,明确每年党组集体学习不少于6次,专题研讨交流每季度不少于1次。抓落实。班子成员每年到镇村调研不少于20天,到帮扶村蹲点“解剖麻雀”不少于4次。大力开展“学党史、比作为、促振兴”活动,每年至少培树县级以上先进典型3人。
二是抓检查促落实,提升乡村振兴战斗力。围绕“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主线,聚焦项目建设、动态监测、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就业、乡村建设、社会动员等重点工作落实,对标市县《方案》,采取干部自查、组织评查、群众监查等方式,累计梳理四方面17种作风具体表现,动员全体干部逐一校准、逐人逐项建立问题清单,倒逼作风建设纵深推进。
三是抓整改促发展,提升乡村振兴牵引力。局党组定期召开会议,对全县“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等方面的问题,逐问题研判交办,责任到人、一体整改。坚持定目标、定任务、定责任、定措施、定时限“五定”制度,明确局班子成员每月至少利用1天时间深入镇村察民情、解难题。建立任务分解、责任落实、工作进度、完成时限“四张清单”,实行跟踪督办、定期回访、效果反馈、对问题整改不力、成效不明显的予以通报,确保抓铁有痕、落地生效。
四是抓机制促规范,提升乡村振兴保障力。严格过程管理,强化正向激励,突出反向惩戒,以脱贫攻坚期内建立的稳定增收带贫益贫、扶贫资产管理等方面长效机制为重点,落实专人,常态化开展督查检查,确保长效机制落地落实、脱贫成果有效巩固。同时,修订完善防返贫监测、重点帮扶县工作方案等机制和单位相关规章制度,着力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完善作风建设长效常治的制度体系,提升乡村振兴保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