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金丝峡景区管委会始终绷紧防汛防滑这根弦,在“防”字上下足功夫,守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条底线。
一是落实防汛之“责”。严格落实防汛安全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和标准,定期召开防汛防滑工作会议,研判天气情况和应对措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传达省、市、县防汛减灾会议精神,安排景区防汛防滑工作,夯实防汛工作责任。

二是完善防汛之“案”。结合工作实际,对《金丝峡景区“人盯人”防抢撤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绘制了防汛防滑网格化管理一览表和应急避险点分布图,“防抢撤”措施一目了然。汛情发生后,谁来发布撤离指令,谁来疏导游客,往什么地方撤离,游客怎么临时安置,人员受伤怎样处置等措施详细具体,初步形成环环相扣的防抢撤责任链。

三是开展应急之“练”。强化防汛防滑知识培训,组织景区员工开展“防抢撤”应急演练,验证《金丝峡景区“人盯人”防抢撤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风险提示、信息传达的及时性,通过多次应急演练,检验景区应急队伍协调作战能力,达到了预警信息传递早、游客撤离方向对、群众疏散跑得快的目标。

四是监测汛情之“变”。加强天气预报、雨情、水情的监测、预测研判,提前落实暴雨洪水防范应对措施。及时将预报预警信息传达到景区所有路段、所有人员、所有经营业主。特别加大对景区仙人湖、白龙湖、丹鱼湖、太吉湖4座景观水坝及山洪沟等重点部位的盯防。在暴雨前或蓄满溢流时,采取泄洪措施,充分发挥拦洪削峰错峰作用。
五是防范安全之“患”。扎实开展防汛防滑常态化排查、动态化管理,对地质灾害易发区、栈道、水坝、在建工地等防汛重点区域全面深入排查。在大雨、暴雨等极端天气来临时,采取“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方式,加强汛情隐患摸排,实行“新增一处、登记一处、整治一处、销号一处”的动态管理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