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移动版
  • 网站支持IPV6
    开启辅助工具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镇与部门>>正文
    春风着意育桃李 教育为民办实事
    ——商南县科教体局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侧记
    作者:王子龙   编辑:科教体局   审核:郭自华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6日 09:55  点击量:

    “我的孩子现在在家门口的学校上学啦!”这几天,家住商南县东兴小区群众朱丽凤逢人就说这一重大喜讯,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大型安置点移民,孩子入学问题曾经是他们的最大忧虑,如今小区配建的高标准运动场和东兴小学、幼儿园成为他幸福生活中值得炫耀的一大资本。

    商南县东兴小学、东兴幼儿园是重大民生项目,也是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大型安置点配套教育补短板项目,又是苏陕协作重点支持项目。两所学校于2020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9200万元,占地60亩,规划建设总面积1.6万余平方米,配套建设有塑胶运动场和幼儿软化活动场地,校园绿化达标,附属设施完备,教具玩具齐全。小学设置30个班,能容纳1350名学生;幼儿园设置12个班,能容纳360名幼儿。两所学校已于2021年9月1日正式建成投用,彻底解决了城关街道办五里铺、富家沟等村(社区)、火车站移民安置区、东兴社区6000余户居民子女就学问题,极大优化了商南城区学校布局、完善了城市功能、缓解了城区学校“大班额”“入学难”问题。这是商南县科教体局“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商南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立足行业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奋力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破解“入学难”问题,加强教育项目建设。近年来,随着商南经济蓬勃发展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稳步推进,城区人口数量剧增,原有的中小学、幼儿园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商南县始终把解决城区“上学难”“大班额”问题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科学布局,加快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17亿元,在县城东部规划新建了城关第八小学(东兴小学)、第八幼儿园(东兴幼儿园),扩建了县高级中学、改建了城关东岗幼儿园;在城区西部新建了城关第五小学、西关幼儿园;在城区北部新建了恒大小学;在城区南部新建了金福湾小学、金福湾幼儿园、二道河幼儿园,扩建了县第六小学;在城区城中心扩建了县幼儿园,累计新增学位8800个,在城区已形成“二高、二初、八小、十二幼”的办学格局。同时,将城关第三小学、第三幼儿园、张家岗小学扩建和鹦鹉沟新建一所九年制学校纳入教育“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城区将逐步形成“二高、三初、十小、十三幼”的办学格局,届时城区学位充足,完全满足适龄儿童入学的需求。在加快城区学校建设的同时,科学规划农村校点布局,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结合小城镇建设、陕南移民搬迁等项目,合理设置中小学、幼儿园,保障边远山区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带动村级小学、教学点办学水平提升,目前,金丝峡镇蒋家庄教学点等6所薄弱学校建设,城关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等3个运动场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聚焦打造教育品牌“常青树”,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县科教体局坚持把工作重点集中到教学这个中心上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专心致志强管理、抓教学、提质量。2021年高考再创佳绩,一本线以上594人,二本线以上1178人;2人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2人被空军招飞录取,3人被人民大学录取,10人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等军事院校录取,78人被“一流大学”录取,数学学科首次出现满分考生,高考工作取得了新突破,为全县“十四五”开局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向商南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中考成绩稳居全市前列。被评为全市深化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优秀单位。

    聚焦提振教师队伍“精气神”,树立良好行业形象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为此,科教体局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提升教师教学技艺,全年培训教师6000人次,130名教师获得省市县“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联合县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深入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编制调研工作。暑期,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作风纪律整顿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暨业务培训活动,抓好教职工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勇担使命。

    聚焦精准资助“全覆盖”,巩固提升“义务教育有保障”成果。县科教体局坚持以“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为目标,努力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今年,发放贫困幼儿生活补助85万元,惠及幼儿2275人;发放义务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245万元,惠及贫困学生5940人;发放普通高中助学金151万元,惠及贫困学生1297人;发放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101万元,惠及贫困学生1013人。积极争取南京市及溧水区帮扶单位支持,争取南京慈善协会和江苏大众书局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捐款20万元,争取咸阳市渭城区、陕西省投资集团、济困协会、慈善协会助学金164.5万元;整合民政公益福彩、滋惠计划助学金32.3万元;受理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1075人,发放助学贷款1400万元。

     

    上一条:商南公路管理段积极贯彻落实县委十八届二十七次全会精神

    下一条:过风楼镇干部迅速摸排清障保民安

    关闭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