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移动版
  • 网站支持IPV6
    开启辅助工具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镇与部门>>正文
    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华章————商南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作者:段阳   编辑:环境局   审核:关艳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6日 15:11  点击量:

     

    寒冬已至,大自然处处透着一种静怡的美。阳光明媚的日子,走出家门,携蓝天白云,到山间、河畔、公园赏景,或漫步于万亩“绿海”茶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去寻找那深藏在秦岭大山中永不凋零的绿洲,成了商南人休闲生活的一大乐趣。这是生态商南,赋予人们最真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商南县坚定不移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7.3%,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功能区Ⅱ类标准,全年空气优良天数保持在320天以上,商南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创建了陕南首家5A级自然景区金丝峡,正在聚力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城市。

    “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矢志不渝、笃行不怠,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和河道管护治理,坚决守护好商南山清水秀的良好生态,为打造“四大名城”提供高质量生态保障。”商南县县委书记徐江博表示,将利用五年时间聚力打造统揽商南高质量发展、造福人民的生态茶城、产业新城、旅游名城、康养慢城“四大名城”。

    逐绿而行,生态底色更厚重

    宜居之城,离不开绿色生态的润泽。

    商南县多年来逐绿而行,绿色已成为商南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直接的优势。

    在商南大地,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翠绿茶园,像一张张美丽的绿毯,铺满了层层叠叠的山峦。60多年来,商南县把茶叶作为县域头号优势主导产业来抓,全县共建茶园25万亩,实现了“人均一亩茶,户均增收5000元”。商南茶的发展,不仅鼓了茶农的腰包,染绿了一座座荒坡,这片绿,也成为商南当仁不让的魅力之色。

    十八大以来,全县上下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将绿色商南建设与旅游开发、特色产业发展、工程建设等紧密结合,统筹推进,最大限度提升建设效益。以境内“一江四路五河”等主要道路和河流为主线,全力实施城镇绿化美化、绿色长廊建设、绿色家园建设、水岸绿化、景区景点绿化等工程。以“两岸三线四区”绿化为重点,统筹安排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天保工程、重点防护林工程,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加快特色产业培育。成功打造了丹江两岸、沪陕高速沿线迎川面万亩绿色长廊工程,10个镇(办)万亩荒山点播橡栎侧柏工程,后湾美丽乡村绿化工程,金丝峡镇太子坪美丽乡村绿化工程等30余处示范样板工程。“绿色商南”版图不断扩展。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严格落实产业准入清单制度,加大监督检查,持续开展秦岭“五乱整治”,34家矿山企业全面启动生态修复工作。聘用生态护林员1435名,护林站长126名,实现森林资源管理全覆盖。建立健全部门协作、联合审批征占用林地的监管机制,坚守林地红线。组织开展了秦岭地区违规建筑和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森林资源督查、“春雷2018”“飓风1号”“查隐患破火案”等专项行动,累计立案查处各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案件1219起。扎实开展松材线虫病等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有效控制有害生物成灾率,绿色商南建设行稳致远。

    呵护蓝天,提升城市“气质”

    空气优良天数从2017年前的平均300天左右,稳步提升到现在的330天以上,“蓝天白云”常驻天空,大大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气质,“商南蓝”“天然氧吧”成为商南生态优势最响亮的名片。

    “十三五”以来,商南县严格落实蓝天保卫战行动方案和铁腕治霾专项行动,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确保“商南蓝”成为常态。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坚持打好“减煤、控车、抑尘、禁燃、增绿”组合拳。加大黄标车、老旧车淘汰和“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在城区开展散煤禁烧、锅炉整改、禁放烟花爆竹和煤改气(煤改电)等硬措施。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加快以气代煤、以电代煤、以电补气等清洁能源改造,拆改燃煤锅炉18台,治理淘汰柴油货车及老旧燃气车213辆,治理非道路移动机械13台,全面关停黏土砖厂40个,取缔夜市烧烤摊点80处,督导400家餐饮企业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实现四项减排指标全部高质量达标。推进扬尘污染治理,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不断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深入开展“文明工地”创建活动,要求建筑工地安装在线监测仪器,采取围挡覆盖、定期洒水、集中清理、严查渣土车等措施,加大建筑企业监管力度,切实控制道路扬尘污染,不断巩固和提高空气环境质量。通过有效治污防污,2022年化学需氧量削减153.3吨、氨氮削减11.15吨、氮氧化物削减27.3吨、挥发性有机物削减18.72吨,五项指标均完成目标任务。

    全域治水绘就锦绣画卷

    商南水资源丰富,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涵养区,其中最大河流丹江是长江的二级支流,在我县境内全长89.5公里,流域面积约1743平方公里,最终流入汉江、汇入长江。我们始终把“一江清水送津京”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水污染防治工作为重点,全面落实“河长制”,扎实做好管控整治,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出境断面水质连续多年保持在Ⅱ类标准以上,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在水生态治理与保护中,商南县坚持“源头管控、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深化重点流域、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入河排污口、地下水污染、工业聚集区等“六项治理”。强化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全过程管理,提升水污染处理、水资源利用、水风险防范“三个水平”,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强化河道综合治理。推行出境断面水质月监测通报等机制,逐级细化“四级河长制”责任清单,实施“一河一策”“一断一策”,推动“水十条”落到实处。严厉查处乱排乱放水污染问题,特别针对河道乱采乱挖等突出问题,采取“三级审批、公开公示,限度开采、动态监管”的办法,全面规范河道采砂秩序。实施城区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和二级扩容项目、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70多个水环境治理项目,持续加强水生态治理与保护。建设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重点集镇防洪能力,新建农村饮水工程118处,解决10万人饮水安全。打造丹江生态画廊,启动丹江流域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丹江沿线生态画廊建设,推进莲花湖水利风景区建设,积极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和生态农业,形成了“上游金丝峡、下游莲花湖、漂流赏画廊”的旅游大环线,实现了“水清、堤美、岸绿、果香”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成效。

    守好净土,筑牢生态基底

    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商南茶叶、猕猴桃、核桃、板栗、蜂蜜、食用菌、中药材等绿色农特产品得到了全国消费者的青睐,甚至远销海外。这得益于当地生态优势和一方净土。

    在净土保卫战中,商南县坚持深入贯彻“土十条”,以防保结合为手段,突出土壤监管、治理、修复等重点,全面系统守好土壤安全。健全监管机制,完善了土壤环境管理体制和土壤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与重点监控企业、相关镇办、工业园区等单位,签订了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进一步夯实土壤污染防治企业主体责任、属地责任、监管责任。全面排查监测,深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对全县26家重点企业用地单位的环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等资料开展核查确认,摸清土壤“家底”。对全县重要粮油生产区、蔬菜种植区、饮用水源地、畜禽养殖场周边,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建立土壤污染风险源和环境管理档案,实施土壤污染分类管控。积极治理修复,重点抓好固体废物监管、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持续性有机物污染和危险废物综合治理,积极争取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加快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强化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村庄清洁百日行动,积极推动“厕所革命”,实施卫生厕所改造29569个;更新完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加快实行农村垃圾社会化处理,处理率达90%以上;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成51个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施畜禽养殖污染减排项目10个,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大90%以上;积极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大力开展“五美庭院”创建;建立村组保洁长效机制,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基底更加优化。

    生态保护,助力产业融合发展

    金秋时节,金丝峡镇梁家湾村的河滩果园里,毛桃、油桃、蟠桃等各品种桃大量上市,丰收场面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美风景。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被洪水摧残的烂河滩。经过数年河岸治理、美化建设,一片片果园兴盛而起。过去的“烂河滩”变成了如今“香果园”,白鹭、野鸭等野生动物聚集而来,赏景、采摘的游人络绎不绝。

    “河岸治理,不仅守护我们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把发展果园产业同加强生态治理结合起来,也提高了附加值和综合效益。”梁家湾村支书李振高兴地说。

    这只是商南县生态优先、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商南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全域旅游业,从绿水青山中解锁致富密码,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秦岭南麓特色小城。

    今年以来,商南县依托生态优势,围绕打造生态茶城、产业新城、旅游名城、康养慢城“四大名城”建设目标,全面落实“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确定了以茶为基础、旅为融合、文为内涵、康为延伸的“茶旅文康”三产融合发展、“茶旅文康”一体推进的“四大名城”建设思路。从“茶旅融合”发展到如今“茶旅文康”融合发展,商南县产业发展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县域经济布局越来越精准,经济发展步伐越来越稳健。而在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商南生态文明建设也必将实现新的发展、新的突破。

    小城之美,群众幸福感倍增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从鹿城公园晨间的啾啾鸟鸣到城乡接合部的田园风光,从文化路枝繁叶茂的梧桐林到县河水天一色白鹭起舞,从迎宾大道的景观长廊到滨河畔绿树红花间的游步道……生态添彩,幸福嬗变。生活在商南县城的居民每天都能感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变化。过去十年,要问哪些变化令人印象深刻,除了衣食无忧、生活向好、民生升级等可感可触的变化外,相信“生态美”定是商南老百姓眼中最闪亮的“一抹色”。

    近年来,商南县紧扣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方面下功夫,着力打造“生态景区县城”,让“秦岭封面”更有质量、更具魅力。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系统推进建设和发展,先后建成鹿城公园、滨河公园等休闲公园4个、“口袋公园”18个,提升主街道绿化亮化效果,县城绿化覆盖率达43.1%,人均绿地达10.7平方米,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目标。自然风光浸润的城市气质,让商南生活充满乐趣,群众在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生态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持续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并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全面部署。

    新使命召唤新担当。谱写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华章,商南县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绿色转型,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商南。

    上一条:县环境局“十个加强”提升环境应急管理工作

    下一条:十里坪镇黑沟村:生态“羊”养殖助力乡村振兴

    关闭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