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目前我市各级涉农部门及企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做好春耕备耕生产工作,为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2025年,计划全年播种粮食作物238万亩,其中:小麦53万亩、玉米97万亩(春玉米77万亩、夏玉米20万亩)、大豆33.8万亩(春大豆12万亩)、马铃薯45万亩、甘薯5万亩,其他杂豆及谷物4.2万亩。目前全市马铃薯种植13.05万亩,完成种植计划的28%。
农资筹备充足。据农情调度,全市供种企业及分销门店调运正常。截至3月3日,已储备玉米种子58万公斤、马铃薯种子4050万公斤、化肥2.59万吨、除草剂15吨、杀虫杀菌剂8吨,春播农资储备充足,随着春播工作全面展开,农资将进一步陆续调运到位。
技术指导到位。我市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25年春季麦油田间管理和春播工作的通知》,制定春季小麦、油菜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和春夏播农作物品种布局指导意见,组织参加全省主要粮油作物稳产高产专题培训会,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能力。成立联县包抓指导小组7队21人,深入各县区一线,协助开展春季农业生产的技术培训、宣传发动和现场指导,落实落细春耕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组织技术培训场次135场次,派出378人次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共培训3422人次,印发技术措施9623份,发布气象预警信息196条。
病虫害监测及时准确。市上组织召开全市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会商,印发《202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建立病虫监测点76个,实行系统监测与大田普查相结合,严格落实小麦条锈病“带药侦查”策略,建立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示范区1万多亩,实施药剂拌种、冬前化除和条锈病普查挑治等关键技术,严控病害扩散蔓延。目前,全市小麦病虫草害总体轻度发生,其中小麦条锈病、白粉病未发生,小麦红蜘蛛平均单尺虫量3—5头,小麦蚜虫百株虫量1.5—6头,均未达防治指标。
农资监管有力有序。我市结合春耕生产实际,突出“两种作物”(春播马铃薯种子和春播玉米种子两个品种)、严把“两个关口”(种子售前“备案关”和种子销售后“台账关”),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种子生产经营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扎实开展春季种子市场专项检查,督促检查种子经营主体依法依规备案、经营资质和种子进销台账、种子标签等情况,切实维护种子市场良好秩序,护航春季农业生产。
宣传引导家喻户晓。我市充分发挥“学习强国”、《商洛日报》主流媒体作用,利用网络直播、微信等手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宣传肥水管理、化学除草、高产播种和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措施。截至目前,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共发布信息20多条,直播10多场,全面引导群众科学开展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备耕,有效应对各种风险隐患。(来源:商洛日报 作者:记者 李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