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记者从市气象局了解到,我市自2024年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以来,坚持生态优先,以生态美、经济强、百姓富为目标,推动生态要素变生产要素、生态价值变经济价值。
据了解,针对生态产品价值“度量难”问题,我市建立核算评估机制。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梳理出农业产品、固碳释氧、休闲游憩、环境敏感型工业等17类275种生态产品。联合中国科学院建成由价值核算、碳汇计量等模块组成的可视化生态产品价值和碳汇评估平台,实现VEP(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和碳汇量一键自动核算,核算出商州区刘湾街道张峪沟民宿集群、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首批17个项目的VEP共68亿元,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奠定基础。
针对生态产品价值“变现难”问题,我市探索转化溢价机制。发挥核桃、板栗、食用菌、冷水鱼、肉鸡、中草药、烤烟等7个产业规模全省第一优势,放大“小木耳、大产业”示范带动效应,开发核桃乳、葡萄酒等系列精深加工产品108个,形成“菌果药畜茶酒”特色产业体系。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气,推进文旅康养深度融合,全市建成柞水阳坡院子等民宿集群42家,客房总数超1500间,床位2200多张。2024年,全市旅游接待5050.41万人次,旅游收入322.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17%和25.16%,真正实现文旅康养融合增效。(来源:商洛日报 作者:见习记者 王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