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南京市溧水区、商洛市商南县两地坚持“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协同推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优化完善协作方式,助力商南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溧商两地开展结对协作活动,巩固完善已有结对协作机制,商南县联合溧水区共同开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消费帮扶助农增收、劳务品牌培养等“携手促振兴”行动。充分用好东西部协作机制,推动相关领域系统化开展协作,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协作工作品牌。优化苏陕协作资金使用结构,省级苏陕协作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不低于60%。大力发展“茶菌果畜药渔菜”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县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造血”能力。围绕县域主导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农业科技赋能、“三产融合”示范建设等进一步加强苏陕协作项目库建设。依托县域工业集中区和试马、富水等现代农业园区,打造“区中园”等多种模式的苏陕协作共建园区。进一步落实产业项目联农带农要求,建立促进农村人口和脱贫人口就业增收的长效机制。
溧商两地利用多种渠道引导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和脱贫劳动力参与培训,精准开展岗位收集和推送,做好线上线下招聘服务,提升人岗对接精准度。开展劳务品牌合作共建活动,主动对接南京(溧水区)农产品需求,加强商南茶、猕猴桃、三文鱼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生产管理,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效益,持续完善买方联盟、卖方联盟深度合作的溧商消费帮扶推介协作机制,与南京(溧水区)共建实体销售门店,推动南京(溧水区)线上线下采购、帮助销售商南县农特名优产品。坚持将苏陕协作资金向乡村振兴重点示范镇(街道)、村(社区)倾斜,优先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和就业增收项目,深入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加强医疗、教育等“组团式”帮扶项目建设,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优先支持镇(街道)、村(社区)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特色手工业、文化旅游等富民产业,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溧商两地深化拓展全方位协作,引导企业投资兴业,携手共建产业园区。商南县加强与溧水区各对口部门、街道、社区的协作对接,积极推进签订合作协议,落实具体合作事项和项目。聚焦商南茶、菌、果等区域特色产业以及钒、硅、镁等矿产资源,主动赴南京开展产业招商推介会,着力引入一批优强企业来商投资兴业、发展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吸纳就业带动增收。立足溧水区主导产业优势和产业链补链强链需求,结合商南资源禀赋和产业需求,突出产业耦合和优势互补,推动双方在“茶菌果、钒硅镁、康养游”三大主导产业领域的高质量协作发展。主动赴南京开展招商活动,招引优强企业来商投资兴业。指导支持落地企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吸纳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就业,带动持续增收。积极承接溧水区产业梯度转移,促进溧水区人才、技术、资金等优势与商南县县域工业集中区劳动力等资源有效联结,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溧商协作产业园基础设施和承载能力建设,吸引落户一批综合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项目落户园区,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溧商两地深入开展人才交流,加大干部人才培训力度,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推动社会事业多领域合作。在现有村(社区)结对的基础上,开展“四方双结对、共建示范村”协作试点,实行“苏陕队员+党支部书记”“江苏经济强村+陕西脱贫村”四方结对。充分调动多方积极性,集中优势资源,推进苏陕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四方双结对”示范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强化技能培训等。同时,进一步深化教育、医疗等领域帮扶工作,巩固社会帮扶项目成果,对接溧水区社会组织、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慈善机构及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引导开展帮助就业、助学助困、消费帮扶、医疗救助、慈善公益等帮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