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商南县文化馆用“心”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索 引  号: 008-12_A/2024-0429001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化 发布机构: 旅游局
标      题: 商南县文化馆用“心”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成文日期: 2024年04月30日 公开目录: 文化 发布日期: 2024年04月29日
发文字号: 公文时效: 失效
[字号: ]
 

商南花棍,也称“花棍舞”、“打花棍”,是全县流传极广、群众喜闻乐见的一个通俗歌舞表演,被誉为商南民舞的一大瑰宝,2022年被列入商洛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商南花棍一般选用当地盛产的竹竿为道具,花棍长度依据使用者的个头来定,一般与眉平齐为宜,因此花棍又被当地人称为“齐眉棍”。

制作花棍时,会在距花棍两端3厘米处各开两个透空孔,孔内以铁丝做轴,连接铃铛或铜钱。拍打花棍或舞蹈跳动时,铜铃、铜钱相互碰撞,发出叮呤咣啷、咔嚓、哗哗……等多种清脆的声音,与唱歌曲调韵脚合拍。伴随花棍两端通系结的绣球、红绳飘带、绸须垂吊,随舞姿飘扬,别有风趣。

打花棍表演不受场地限制,室内室外均可练习,不受年龄限制,男女老少均可参加。逢年过节,还可以和唱民歌、耍社火等民俗活动结合进行。表演时,表演者手持花棍上下飞舞,将花棍从头打到脚,从前打到后,边打边唱,人数不拘,唱词多据民间唱本,也可现场编唱,敲击肩、背、脚、头、臂、腰、腿,变换快慢节奏,发出清脆的响声,处处充盈着飞舞之美。

打花棍的说法源于霸王鞭,秦末楚汉相争时项羽每攻下一座城,便站在马上挥舞马鞭与士兵一道高歌劲舞,欢庆胜利。因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后人遂将这种手持花棍载歌载舞的形式,称为霸王鞭。

至于为什么在商南叫又"打花棍",有种说法是在旧社会,穷苦百姓背井离乡讨饭过活,把这种短棍伴唱作为讨饭谋生的工具,借以吸引人的关注,并按照节奏编唱些吉祥如意的唱词,以求得施舍几口吃食,如同京冀地区的莲花落。因为是叫花子所用的,得名"打花棍",后来俗中求雅,称作"花棍舞"。

留住文化根脉,托住民族未来,非遗花棍舞在校园美丽“绽放”

抛开历史渊源,花棍舞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时间遗留给我们的“瑰宝”,需细细擦亮、打磨抛光。近年来,商南县文化馆坚持“传承中保护,保护中发展”的理念,通过改进花棍制作工艺,提炼民舞表演形式,吸引全社会广泛参与,在古老遗产融入现实生活的同时,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激活出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用心探索出花棍舞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的非遗保护健康发展之路。

目前,全县10镇办均已组建了花棍舞培训基地,和4个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成立花棍舞文艺团体23个,开办培训班50余场次,培养出业务骨干6000余人,日常参与花棍舞文化活动者逾3万多人。商南花棍舞曾代表商洛市参加了陕西省群众文化节暨全省广场舞展演,2023年,在陕西省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同时花棍舞非遗表演也被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收录。(石宏伟)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