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于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履职情况的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我单位紧紧围绕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为建设美丽商南贡献力量。
一、履职情况
(一)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一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动有力。印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督导各镇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及填埋场关停工作。成功申报2023年5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和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完成镇域生活垃圾治理试点年度考核验收。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实现“动态清零”,实现自2022至今连续4轮我县无垃圾堆放卫星图斑。农村垃圾利用率明显提升,垃圾进市区实现无害化处理能力达92.87%。二是环境整治取得实效。结合红色物业创建及“迎接世锦赛”居民小区环境整治活动,积极开展居民小区环境整治“回头看”,累计清理小区内各类垃圾1459处3736吨,清理“牛皮癣”广告993处,补植缺株、死株2000余株,清理毁绿种菜1033平方米,有效提升居民小区居住环境。全面拆除私搭乱建,拆除违法搭建及占用公共空间的建筑物6处468平方米,实施拆墙并院2处,私搭乱建情况得到有效治理。
(二)扬尘污染防治精准发力。一是加强目标管理,强化监管责任。推进新建项目与建设、监理、施工三方签订扬尘治理目标责任书,明确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标准、夯实主体责任。二是加强源头管控,规范施工行为。要求各在建工地制定详细的扬尘治理专项方案,配备扬尘治理设备、完善扬尘治理措施,围绕“六个百分百”目标(工地围挡率、道路硬化率、车辆冲洗率、材料覆盖率、湿法作业率、渣土车密闭运输率),扎实做好扬尘治理工作。目前城区所有项目均配备安装车辆冲洗设施,配备PM2.5检测仪7台,洒水车2辆,雾炮机8台,围挡1277米,安装喷淋10米,施工道路硬化6886平方米,裸土覆盖3461平方米。同时加大扬尘管控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全年扬尘治理检查110余次,下发整改通知书32份,整改率达95%。
(三)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持续加强。按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2019要求,对境内在建建筑工地不定时进行检查,实时掌握新建工程节能标准设计及建设情况,确保所有新建工程均严格按照现行国家节能标准设计和建设。2024年以来,我县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进一步提升,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验收阶段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均达到100%。
二、存在问题
一是建筑企业节能工作待加强。我县建筑节能起步较晚,个别建筑领域,建设、施工、监理人员依然存在节能意识淡薄、专业知识浅薄、执行标准随意、监管责任缺失的现象。
二是扬尘治理工作有待加强。个别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扬尘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资金投入不够,存在侥幸心理,未能严格按照标准制度落实日常防护措施,导致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问题时有发生。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简化垃圾分类,因地制宜治理。推广“二次分类”模式,针对村民认知习惯,将垃圾简化为“可腐烂”(厨余、秸秆等)和“不可腐烂”( 塑料、金属等)两类,在集中居住区设置简易分类桶,搭配图文标识,降低分类难度。在村集体建设小型堆肥站,就近处理有机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可通过集中回收运至市区统一焚烧。
二是加强宣传培训,树立节能观念。以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可再生能源推广为重点,开展相关专业培训。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人员交流学习,提高整体从业履职水平,提高各责任主体对建筑节能、绿建、装配式建筑、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积极探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途径和办法。
三是实行诚信管理,提升防治效能。将扬尘治理工作开展不到位的企业信息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对相关企业的信用评级产生影响,限制其在建筑市场的招投标等活动。情节特别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
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外部监督。建立市场监管、金融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垃圾、扬尘治理等环保问题突出的企业,在资质升级、银行贷款等方面实施联合惩戒。通过每季度召开环保工作座谈会,邀请人大代表、居民代表参与监督评议,同时畅通举报渠道鼓励群众举报破坏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查实后给予适当奖励。